微型化学实验室
一、微型化学实验室概况
微型化学实验室面积约71平米,现有60套塑料微型化学实验仪器、60套半微量有机制备仪和60套微型无机制备仪(玻璃)。微型化学实验涉及无机化学实验、有机化学实验和中学化学实验研究等学科,专业覆盖面广、实验技术手段成熟。实验仪器具有小巧便携、不易破碎、液体试剂在多用滴管中不易流出等优点,使每个学生都有条件装备自己的化学实验箱。近年来,化学化工系积极探索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和途径,试行将微型化学实验室面向全系本科生开放,并取得一定的成效。
二、微型化学实验室师资队伍
1、师资组成:
实验室负责人:毕建洪(教授)、董华泽(副教授)
参与指导教师:姚成立(高级实验师)、罗发宝、王艳苹、陈琛、袁新松
实验室管理人员:姚成立(高级实验师)、唐永强
2、负责人情况介绍:
毕建洪,教授,化学化工系主任,硕士生导师,安徽省化学学会理事,省化学会中学化学教育专业委员会顾问,“国培计划”授课教师。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“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”1项;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;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项,三等奖3项;合肥师范学院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;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优秀论文一等奖3项、二等奖4项。获合肥师范学院第五届“教学优秀奖”和“三育人”先进个人称号。主持多项教研和科研项目,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,被SCI收录40多篇。
三、开设微型化学实验的必要性
目前,我省中学实验教学由于受资金短缺等因素影响,很难作到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实验的机会,很多农村中学甚至只能由教师在黑板上讲解实验。而我院一直以来以师资培训为特色,通过使用微型化学实验仪器、开展微型化学实验教学,可以促使我院培养的中学教师在中学实验教学过程中,让每位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,改变过去中学实验教学过程中“一人做、大家看”的局面;使学生由过去被动“等待”和“接受式”的学习方式,变为“主动”和“探索式”的学习方式;使多年来提倡的“启发式”、“学生为主体、教师为主导”的教学方法得以实现,同时也为改革化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方便与可能。
四、通过微型化学实验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
1.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。通过亲手做实验,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形成化学概念,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,同时,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。
2.使随堂实验、实验室分组实验、家庭小实验和课外活动实验等都得以开展,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。
3.有利于培养学生既动脑又动手、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4.对于在我系培养的师范生,由于其可能就业所在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较差,缺少仪器药品和实验设备,通过在我院开展微型实验的教研,促进了对化学实验代用仪器药品的开发和推广。
5.能大幅度地减少化学实验对实验室空气和水体排放的污染,改善实验室环境,有益于师生的身心健康,有效增强学生绿色环保意识。
五、实验室开放项目及开放时间
1、开放实验室项目汇总表
2、开放时间:
每周一至周五9:00-17:00正常开放,周六、周日原则上不对外开放,如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,请提前1周联系实验室登记预约。
序号 |
系部 |
实验开放地点 |
项目名称 |
指导教师 |
1 |
化学化工系 |
履知楼319室 |
杂环羧酸镧系配合物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|
董华泽 |
2 |
化学化工系 |
履知楼319室 |
红茶水中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研究 |
毕建洪 |
3 |
化学化工系 |
履知楼319室 |
植物叶、根提取液对碳酸钙结晶的影响研究 |
姚成立 |
4 |
化学化工系 |
履知楼319室 |
乙酰水杨酸的合成及表征研究 |
罗发宝 |
5 |
化学化工系 |
履知楼319室 |
维生素E绿色还原法指标银纳米粒子 |
陈琛 |
6 |
化学化工系 |
履知楼319室 |
皮肤美白化妆品的制备工艺研究 |
王艳苹 |
7 |
化学化工系 |
履知楼319室 |
多孔碳酸钙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 |
姚成立 |
8 |
化学化工系 |
履知楼319室 |
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研究 |
罗发宝 |
9 |
化学化工系 |
履知楼319室 |
牙膏中重金属的测定与颗粒分析研究 |
毕建洪 |
10 |
化学化工系 |
履知楼319室 |
合成氮杂芴酮最佳工艺条件的实验研究 |
毕建洪 |
11 |
化学化工系 |
履知楼319室 |
维生素E绿色还原法制备银纳米粒子 |
陈 琛 |
12 |
化学化工系 |
履知楼319室 |
三氧化钼纳米晶的控制合成及其光催化降解印染废水的应用研究 |
袁新松 |
六、实验室规章制度
(一)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
1、学生做开放实验须向实验室提出书面申请,经批准后,还需与实验管理人员预约做实验的时间。
2、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管理员应提前为开放实验准备好仪器。
3、开放实验时间内,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管理员要坚守岗位,及时给做实验的学生以指导和帮助,以保证开放实验的正常进行。
4、做开放实验的学生应尽量在预约的时间内进行实验,不得随意迟到,并遵守纪律。
5、学生做完实验后要清理公用仪器,清洁实验台面,打扫卫生,检查水、电、气,并报告老师后再离开实验室。
(二)实验室安全规则
1、加强安全教育,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。学生实验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,严格遵守操作规程。
2、实验室供电线路的布设,必须考虑电源线路负载程度,安装电器设备要做到电流、电压与用电器的标称值匹配。
3、使用电烙铁、电炉等电热器时,不可直接放在可燃物上。使用者离开时,应先切断电源。
4、严禁在实验室内用煤气、电炉烹调食物、做饭菜及取暖等。 5、易燃、易爆、剧毒药品应严格按规定存放。当大量酒精、汽油撒落在地面上时,要立即打开窗户通风,严禁室内明火。
6、使用气体钢瓶要严禁氢气和氧气放在一起使用,并严格避免氟、氯等危险品。
7、实验室烘箱不能开过夜,冰箱内不得存放易爆物品,对存放有机溶剂的冰箱,要经常打开冰箱门让气体挥发,防止易燃气体浓度凝聚引起爆炸。
8、实验室要做好通风排气工作。有强刺激或有毒烟雾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。
(三)学生实验守则
1.实验前经充分预习,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,明确实验任务及要求,弄清实验及仪器原理。拟定好实验方案。教师应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。
2.使用仪器设备前,必须熟悉其性能,预习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,使用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,做到准确操作。非本实验所用仪器设备未经教师允许不得动用。
3.实验中应注意观察现象,认真记录实验结果。实验记录经老师审阅检查,签字登记。
4.遵守实验纪律,注意保持实验室整洁、安静。不做与实验内容无关的事情。
5.实验结束后,关掉仪器设备电源开关、拉闸,将仪器设备整理好,实验现场整理干净,方可离开实验室。
6.实验过程中如发生事故,应自觉写事故报告,总结经验,吸取教训。要服从指导教师对事故的处理。借用器材有损失、丢失,要按实验室规定赔偿。
7.实验完成后,应按要求认真书写实验报告,按时交给老师。老师根据实验记录与实验报告情况进行评分。
七、在前期微型化学实验教学中所取得的成果。
通过与安徽大学和中学相关人员的合作,在微型化学实验的教学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:
(1)从2003年起,为约300人的全省中学化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员开设了微型化学实验课程,演示了8个中学微型化学实验,受到广大中学化学教师的热烈欢迎。
(2)2005年3月由毕建洪、胡乃梁(安徽大学)、姚如富和刘昌龄申报的关于微型化学实验方面的项目,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;
(3)2005年6月由团省委、省教育厅、省科协、省学联共同举办的安徽省首届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,我系学生组成的绿色微型化学实验研究课题组完成的研究报告《绿色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及推广应用》,荣获集体三等奖。